中国女排里的天津姑娘

中国女排里的天津姑娘

  北京时间今天上午举行的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1(19-25、25-17、25-22、25-23)胜塞尔维亚女排,强势夺冠。这也是中国女排在年雅典奥运会后,时隔12年再次摘得奥运会金牌。

——“女排精神又回来了?”

——“女排精神一直都在!”

来到巴西之前,几乎没有人看好这支中国女排。面对不可一世的对手,中国队赢了,我们赢了。

有人说,没有郎平,就没有这支“长脸”的中国女排。是的,在中国体育史上,几乎从来没有一个人能连续30年受大众喜爱。她在球员时代的五连冠带领中国女排走上世界之巅;执教以后再次率领中国女排重回排坛顶峰……

天津“铁榔头”

郎平,女,祖籍中国天津,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教练员,现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运动员时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羸得“铁榔头”绰号。郎平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

从最耀眼的明星运动员,到在跌宕起伏中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教练员,一身伤病、身心俱疲的郎平,曾被国民奉为女神,也曾不想做官而想重头再来而成为彼岸一文不名的穷学生,更因执教海外被不少同胞所不理解。她本可以松手的,两度执掌中国女排帅印,她比谁都知道女排崛起之难,弄得不好就搭进了此前、此生所有的积累所有的功誉。但是她没有松手,曾经一无所有的她,并不在乎从头再来,她带的弟子们也没有松手。一分咬着一分地拼,一场难似一场地搏,最终,一次又一次的重头再来,她们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

所有街道都回响着她的传说

年11月16日傍晚,学校停课、工厂停工,连乌鸦也停止聒噪,整个国家似乎都停滞下来。

全国人民守在黑白电视机和收音机前,此时,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正在进行,中国队对阵东道主日本队。

在主场球迷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一个叫郎平的北京女孩扣下了世界冠军,中国女排3:2艰难获胜。

△中国女排7战7胜,首夺世界冠军,实现三大球历史突破。

整个中国沸腾了,人群聚拢在天安门广场,彻夜高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据说比赛颁奖典礼还没结束,国家体委、全国体育总会、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等单位的贺电就已达球队。

△前排左一为郎平

《人民日报》12月5日报道说,当时中国女排收到的贺信、贺电和各种纪念品达3万件,而这当中,有多件都是“点名”送给郎平的。山西太原机械学院全体师生甚至送来了一块近两米长的横匾,写着“振兴中华”四个贴金大字。

次日,国内几乎所有报纸头版头条都在报道女排夺冠。《人民日报》头版:《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评论员写道,“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

她是“世界第一主攻手”,球迷口中的“铁榔头”

“打球已经完全不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情、个人的行为,而是国家大事,我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女排是一面旗帜。女排的气势,振兴了一个时代,她是80年代的象征。”

女排的灵魂人物,郎平曾在自传《激情岁月》中这样写道。

据统计,7场比赛,中国队共扣球次,其中郎平一人扣球次,得到79分,扣球命中率接近50%。球迷们亲切地称她为“铁榔头”,她扣球的英姿甚至被画成漫画印上了邮票。

世界第一主攻手的名号得来不虚。当时的郎平展现了逆天的身体素质,后辈至今只能望其项背。

她力量无穷:深蹲达到KG,和男子散打王柳海龙旗鼓相当。前女排主教练陈忠和甚至说,郎平的扣球和男子运动员没什么区别;她体能无解:单场比赛最多扣杀96次,整整是别人的两倍。要知道伦敦奥运会时,惠若琪扣了50次,一旁的解说就惊叹说:“这简直是惊人的次数。”而这样的次数只是郎平的平均水平。

◆◆◆

她背负10亿人期许,不断书写传奇

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郎平的神话彻底达到了巅峰。

△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女排队员在奋力拼搏

尽管小组赛1:3不敌美国女排,尽管背负着巨大压力,但郎平还是率领中国女排勇夺桂冠。

夺冠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沸腾了。

△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决赛中以3比0战胜东道主美国队,夺得金牌,赢得三连冠傲人成绩。

这一刻,郎平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打球。在她的背后,肩负了10亿人的目光和期盼。

△年11月17日,中国队以3比1战胜古巴队后,郎平激动地高高跳起。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句响彻天空的庆祝口号,跟郎平一样,在中国体育史上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传说还在继续。队员时代,她包揽了三大赛的冠军MVP(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短短五年就带领中国女排实现了五连冠的壮举。

◆◆◆

退役后自费赴美求学,从“一无所有”重新来过

顶着冠军的光环,郎平退役后本可在系统内取得一份不错的工作。但郎平却选择一条不同的路,到北师大学习英语,之后又自费赴美留学。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郎平过得十分节俭,为了省钱甚至每天都吃同样廉价的三明治。由于签证性质的原因,郎平不能在美国打工赚钱,所以只能在学校里做排球教练,以此来抵扣她的学费。后来,为了赚钱付学费,郎平不得不到意大利摩德纳队打球赚钱。

对于这段“留洋”经历,她在自传里这样写道:

年,我正式退役了,先去北师大学英语,半年后,有一个机会,我决定公派自费去美国留学。

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我只想出去一两年,学学语言、开开眼界。另一个原因是,在中国女排这些年,得到很多荣誉,人们对女排队员几乎是家喻户晓。虽然退役了,可我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老是被别人注意,身不由己,连上个街买东西,都受拘束。

有一次,我想去看电影,买了票,故意迟到几分钟,等黑灯了,开演了,我们才找到位子坐下,没想到刚坐下,也许是我们俩的个子太高,还是被几个观众发现了,“郎平,郎平”地叫起来,这一叫,整个剧场都不安宁了,我一看情况不妙,赶紧撤。

可是,很多人不理解我的“撤”,他们总觉得,“女排”是中国的象征,我是典型的“民族英雄”,似乎不应该加入这股“出国潮”。也有人挽留我:“你是世界冠军,你是有功之臣,国家不会亏待你的。”

我觉得自己似乎被误解了,我不是怕“亏待”,我就是觉得,国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军”的奖杯上吃一辈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荣誉上。“世界冠军”只说明我的过去,而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我得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

一无所有的“国际农民”到美国后,因为我拿的是公派自费的签证,所以不能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因为不能工作,我就只能把朋友家当作公家食堂,我吃饱了肚子,吃饿了心。以前都是高高在上的,现在,一下子落到最底层,还得靠人家借我汽车、给我买衣服,我所有的优势一时都没有了,心里很难平衡。

后来,我慢慢地想通了,我来美国学习,就是要掌握自己过去没有的东西,开始新的奋斗。我在大学排球队做助教。学校给我的待遇是,可以免费读书。但说是做助教,其实就是在哄着一些水平很差的队员。一开始,我心里很难接受:我是世界冠军队队员,跑到这儿来哄一群几乎不会打球的大学生,位置整个是颠倒。但我不得不说服自己:不想颠倒,回中国去,你来美国,就是找“颠倒”来的。

那时的我特别穷,白天读书时的那顿午饭,我不舍得去学校食堂或麦当劳吃,就自己做三明治带饭,去超市买点沙拉酱、洋白菜、西红柿、火腿,再买两片面包一夹,这样,花五六美元,一顿快餐的钱,我可以吃一个星期。但吃到后来,见到三明治就想吐。

为了经济独立,我又去意大利的俱乐部打球赚钱。一年后,我的签证因为这段工作经历,变为“工作签证”,在美国可以办绿卡了。而更令人欣慰的是,我以分的托福成绩通过了语言关,而且,经过严格的考试成为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

这段8年的海外生活经历,历练了我的心智,我已经把自己这个“世界冠军”一脚一脚地踩到地上了,踩得很踏实。

如果我没有经历过出国后“一文不名、一无所有”的生活,没有这些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经历,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

为把中国女排拉出低谷,她心力交瘁

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郎平“临危受命”,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她抛家别女一个人回到北京。

回国执教,不仅薪水不高,风险和压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别辛苦,已签订的多项合同都取消了,丰厚的待遇和优裕的生活条件都没有了。还要长期面对同丈夫、女儿两地分居之苦。郎平说:“要是为了钱、为了工资,我就不回来了!”

她在自己的自传《燃情岁月》中有着更为详细的描述。

年11月,我带八佰伴世界明星队打完最后一场比赛,中国排协打电话给我,要我从香港拐一下北京再回美国,说有事情商量。到北京的当天晚上,袁伟民(前国家女排主教练)找我谈了女排的情况,我们确实都不忍心看着中国女排落到世界第八而一蹶不振。

袁伟民说,女排最缺乏的是一种精神,是教练的凝聚力,要用一种人格的力量来调动运动员,而时间又特别紧迫,离亚特兰大奥运会只有一年半时间,不允许再慢慢启动了。他对我有信心,希望我考虑,能否回来执教。我也知道,袁伟民教练一般是不求人的。年初,中国排协召开全国教练会议,决定更换中国女排的主教练,大家也提了人选,又一次想到了我。于是,排球协会一个电传接一个电传地发到我工作的新墨西哥大学,球类司司长也给我发来电传,有一句话打动了我:“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确实,最后使我下决心的就是这句话。

当时有美国朋友劝我:你在国家队那么多年,干得那么苦,压力太大,而且,你家庭情况不好,孩子那么小,你怎么能回去呢?再说,你还有那么多的合同,这样大的牺牲值得吗?这些利弊得失,我自己全都想到了。回国、执教,这个动作确实非同小可,也许,会又一次改变我的生活和命运。

执教工作困难之多,也可想而知。但我更清楚,女排在中国人心目中有一种很特殊的位置,女排打球已经超越了排球、超越了体育本身。虽然,我离开国家队那么多年了,但大家还是想着我,尤其在女排最困难的时候,要把这副担子交给我,这是一种信任和托付。

坐在回国的飞机上,想着想着,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大大的疑问:郎平,你胆子够大的,回去接这样一支队伍,你哪来的勇气?但我绝不盲目、绝不冲动,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我的执教想法,有一个基本精神:坚定信念,卧薪尝胆。

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又在考虑训练计划,下飞机时,我有点晕晕乎乎的,头也没梳,稍微理了理。走到机舱门口,我只看到机场上有那么多人,有扛着摄像机的,有端着照相机的,有举灯的,灯都打得特别亮,我还回头看,心想,肯定有什么贵宾坐在这架飞机上。没等我想明白,这些人黑压压一片全冲我来了。好,我还迷迷糊糊呢,十几个话筒伸了过来,一个接一个地提问,我都不知道听谁的好,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前拥后挤的,远远地,我只看了我妈和我爸一眼,他们就被人群挤没了,我也被两个警卫“架”到警卫室,海关都没过,只好走“后门”了。

说实话,一下飞机,就被这样一大团腾腾的热气包围着,我心里又添了把火,让我更有了摩拳擦掌的激情和冲动。我知道,把女排带上去,这是干一件挺大的事啊,会给大家带来激情和活力。当然,到底能干到哪一步,我没数,我也在心里画问号。

观众来看我们打球。除了看输赢,更想看到一种要球不要命的状态,看得振奋,看得来劲,给人家鼓舞。

真的干上了,我有时会感到自己单薄,毕竟是个女人,女教练,在一大群男教练中,比较孤独,很多事情要靠我一个人来撑。

我对每个队员都交了底,我说,我既然回来了,把自己的后路都断了,大家就得树立在世界大赛中拿奖牌的目标,就得有这个雄心壮志,向世界的最高峰冲击,还要把亚洲的冠军夺回来。我这个人就有一个特点,要么不干,要干一定得干出个样子。你们都要想通了,如果你们觉得跟着郎导干,吃不了那份苦,你们告诉我,我不勉强,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别浪费我的感情,也别浪费大家的时间。

我还给她们摆明一个道理:体育的本质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向极限挑战的精神,观众来看我们打球,除了看输赢,更想看到一种要球不要命的状态,看得振奋,看得来劲,给人家鼓舞。但这种输球不输人的精神,靠平时每一天的训练,平时怎么样,比赛就是什么样,这是基本功,是物质基础啊,不是过年吃饺子,可以蒙人家一回。

在郎平带队的--年这个时期,中国女排获得了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98年世锦赛银牌,两次大赛闯入决赛,惜败正处于白金一代时期的古巴队。没有人责怪郎平,实力不济,情有可原。

郎平为了中国女排的成绩可谓倾尽了全力,几乎24小时不停歇地工作,甚至半夜一点睡下之后都会爬起来研究比赛录像。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和病痛的折磨让“铁榔头”心力交瘁,年之前,包括在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郎平昏厥了好几次,不到四十岁的她身体已几近崩溃,加上女儿已经入青春期,正是最需要母亲的时刻,出于种种考虑,郎平辞去了中国女排的帅位。在中国女排任上主动辞职的,郎平是第一人。

△年8月3日,中国女排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1比3负于古巴队,获得亚军。比赛结束后,主教练郎平向观众致意。

医生在给郎平做手术时,发现她的膝盖已经老化到70岁的水平。

“女儿向我跑来时,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这是昔日的世界第一主攻手发出的无奈感叹。

△郎平怀抱年幼的女儿

◆◆◆

辗转执教欧美,她成绩斐然

年辞去中国女排主教练职务后,郎平来到意大利,在排球氛围浓厚的摩德纳执教。这座面积只有成都一半的城市,拥有三家豪车总部—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是法拉利车队的“老巢”,但最受欢迎的运动却是排球,小小的城市里居然有多支排球队,几乎超过我国排球队的总数。但尴尬的是,摩德纳女排成立27年居然没有得过冠军。

终结这一尴尬历史的,是郎平。在摩德纳待了不到一年,郎平就率领球队获得意大利联赛冠军,一年后,又获得了欧洲联赛冠军,年成就联赛和杯赛双冠王。从此,“Jnny”(郎平的英文名字)成了摩德纳英雄。

郎平在意大利的辉煌,不仅仅局限于摩德纳,年郎平执教意大利诺瓦腊俱乐部,年率领诺瓦腊女排获得超级杯和联赛冠军。

在意大利的几年时间里,郎平在俱乐部培育的球星也成为意大利之星。

年,结束意大利之旅后,郎平在美国开始了一段新征程--美国女排主帅。郎平曾说,“能够执教美国的球队,我感到非常骄傲。美国是一个体育强国,如果我对排球的理解能够帮助美国队提高自己的水平,那将是非常美妙的事情。”三年后的北京奥运会,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震惊世界。

△年8月21日,执教美国女排的郎平在美国队闯入北京奥运会女排决赛后庆祝胜利。时隔24年后,美国首次获得银牌,平了该队历史最好成绩。

有网友戏称,“郎平一队”(中国队)击败了“郎平三队”(意大利队),又要和“郎平二队”(美国队)争夺冠军。三支球队无疑都深深地刻上了郎平的痕迹,左右当今女子排坛格局的人,毫无疑问是郎平。

◆◆◆

再次执教中国女排,她上演王者归来

年,国际排联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国仅列第五位。伦敦奥运会未能跻身四强,更是令国人扼腕叹息。

很多人把这时的女排形容成一块“烫手山芋”,无数人劝她,不要去接。

“接!为何不接!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没问题!”在女排最危难的关头,郎平再次选择了挺身而出。她看起来依然霸气,只是额头上略微松弛的皮肤,以及眼眸深处偶然显露的疲惫,才能让我们想起,郎平,已经不再年轻了。

重新出山的路,并不好走。用郎平自己的感受来形容,第一节训练课下来像跳进了一个火坑。她也许在接手前想过女排今非昔比,可她却没有想到,原来,女排可以这么差。没有基本功没有心理素质,没有防守没有移动也没有串联,亚锦赛三十八年的最差战绩,女排荣光的大厦在这一刻仿佛就要倾倒。

“好吧,你们现在有多差,以后就会有多出色!”郎平大手一挥,指向旁边的训练馆。十八米长九米宽的场地就此成了炼狱场,郎平冷酷的将手背在后面,仿佛看到了三十年的自己。没有人知道她们花了多少时间修炼内功,只知道中国女排,好像,慢慢回来了。

是的,郎平上演了王者归来。

年世锦赛,亚军;

年亚锦赛,冠军;

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距离上次中国女排雅典夺冠,已经整整过去了11年。距离年夺冠,整整过去了19年。将近20年之后,郎平重新品尝到了冠军的味道。这也是她执教生涯以来的第一座世界冠军奖杯。

,里约奥运会。

我们战胜了卫冕冠军巴西队,战胜了小组赛中曾打败自己的荷兰队,战胜了看起来无比强大的塞尔维亚队。

荣耀与梦想,汇聚在这一刻。

津门运动员风采

在中国代表队中有一位来自天津的运动员——魏秋月。年9月26日出生于天津的她,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年5月,魏秋月重新入选国家队,成为郎家军的一员老将。一直受膝伤干扰的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出征里约,此次里约之行在队内担任重要的二传位置。

年首度出任中国女排主力二传,随队夺得了瑞士精英赛和总统杯的冠军。年获得北京奥运会铜牌。从年至今,先后入选了蔡斌、王宝泉和俞觉敏三位主帅执教的国家队。年,魏秋月第二次征战奥运会,最终遗憾获得第五名。年5月,魏秋月重新入选国家队,成为郎家军的一员老将,年终获得世界杯冠军。

四年前的伦敦,中国女排止步四分之一决赛,赛后魏秋月泣不成声,一路哭着走过混合采访区,红着眼睛挂着泪水参加新闻发布会,率先发言的她再次忍不住泪水滑落。

四年后的里约,中国女排站上最高领奖台,望着挂在胸前熠熠生辉的金牌,魏秋月眼眶泛红,“不是所有的泪水都代表痛苦”,这一刻,她所经受的所有苦难都融化成幸福,流连在弯起的嘴角。

梦碎伦敦萌生退役念头

年伦敦奥运,是魏秋月参加的第二届奥运会。四分之一决赛,中国女排2比3惜败日本,作为队长,魏秋月梨花带雨,痛哭不已。

这届奥运之前,由于严重的伤病,魏秋月就说过,“这是自己的最后一届奥运,来到伯爵宫的每一场都会格外珍惜。”

残酷的现实给了魏秋月最无情的打击。输给日本,魏秋月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她收到了很多亲戚朋友的安慰短信,每看一条,都会有眼泪流下来。作为父亲,魏伟当时也只给女儿发了条短信,他们不敢给魏秋月打电话,害怕听到声音两头都会哭。

后来魏秋月给自己放了长假,和父母一起去云南散心,王宝泉也希望爱徒能尽快确立新的目标,从奥运会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

年1月26日晚,-赛季女排联赛总决赛第二场,天津女排在主场借助第一场胜利的气势以3比2再胜恒大,时隔两年后重夺联赛冠军。这也是天津女排在十一年联赛中斩获的第九个冠军。就在队员们都庆祝胜利的时候,队长魏秋月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露出退役的打算。

“今天也许是我在人民体育馆的最后一场球,所以自己在赢下球的一刹那还是非常激动吧,”赛后,魏秋月第一次面对公众流露出退役的想法,

事实上,那年联赛前她已经跟天津女排商量好,打完第二年的全运会,之后她会出国看看,她想用这样的方式慢慢淡出大家的视线。

郎平上任盼望等待憧憬失望

伦敦奥运会,就在魏秋月哭泣的同时,还有一个人也在伤心落泪,他就是当时在央视作为评论员解说这场比赛的郎平,目睹中国女排的溃败,郎平在解说席潸然泪下。

魏秋月按部就班继续着自己的退役计划,年4月底,突然传出郎平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消息,魏秋月的心猛然间受到触动。“每个排球运动员都希望郎导能成为自己的教练,不过我真的没想到郎导会在这个时候接手中国女排。一听到她当主教练的消息,我感觉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从决心退役到再干四年,连魏秋月自己都难以置信,想法会因郎平的出现而发生如此大转变。

在郎平重新执教中国女排后,魏秋月不止一次地表态说:“等待国家队召唤。”然而由于国家队当时要培养新人,而魏秋月伤病又比较严重,年4月28日,当新一期国家队名单公布时,并没有魏秋月的名字。

就当自己最渴望的时候,名单中却没有自己的名字,魏秋月把自己和外界主动隔离开,尽量不去看任何与国家队有关的新闻,但过不了两天,还是忍不住去看——曾春蕾穿上了她穿了四年的8号球衣,原来在她的8号数字下面属于队长的横杠移到了惠若琪的4号下面……

在等待国家队名单公布的那段时间里,打算到国外走一走的魏秋月拒绝了多家境外俱乐部邀请,而最终没能进入国家队名单,魏秋月在那一刻决定远走阿塞拜疆。

或许是对国家队依旧抱有一丝期待,在与阿塞拜疆伊蒂萨奇俱乐部签约的最后一刻,魏秋月不忘让经纪人在协议中注明:“一旦再次入选国家队,如果俱乐部的比赛与国家队比赛有冲突,魏秋月将优先参加国家队比赛。”

一条短信+出色状态=重返国家队

临行之前的魏秋月当时经常会哼唱起《千千阙歌》,深情诉说别离:来日纵是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来日纵是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都比不起这宵美丽……

闯荡阿塞拜疆并不顺利,由于俱乐部老板种种违约做法,魏秋月有了解约打算。年圣诞节,她利用球队假期返回国内。“从阿塞拜疆回到天津,我第一次去看比赛还穿着大衣像个客人呢,第二场我再去就在讨论上场比赛的可能性了,变化特别大特别突然。”

当时天津女排正处于最困难时期,可谓内忧外困,但魏秋月就像超级英雄一样,在归队后率队完成7连胜最终杀进决赛,这样好的状态也引起了郎平的注意。

不知是否是出色的状态使自己信心增加,魏秋月在矜持了八个月后第一次给郎平发了短信,直接表达了希望为国效力的心愿。很快,魏秋月就收到回复,郎平的鼓励令她信心倍增。

年3月,联赛接近尾声。决赛前的周末,魏秋月终于等到了郎平的短信!“我预感是好事,心砰砰直跳,郎导让我看到信息方便时给她回电话,我赶忙给郎导回了过去。郎导问我最近的情况,伤病控制得如何,接下来有什么想法,我如实汇报了伤病情况,然后特别诚恳特别郑重地跟郎导表示,我愿意继续打下去,为中国女排出力。”

年3月19日,魏秋月终于进入到国家队集训名单中。当时隔两年,魏秋月重新回到福建漳州的中国女排公寓门前时,她足足站了好几分钟才走进去。

伤病累累老兵永不死

当魏秋月重返国家队,发现自己已经从曾经的“小月”变成了别人口中的“月姐”。在队中,除徐云丽外,自己年龄最大。“一直没感觉自己有多大,可是当我看见满眼都是年轻队员时,真是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年轻了。”

与年龄同期而至的还有伤病。魏秋月的左膝膝伤是比较严重的“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就是膝盖骨,一旦损伤是无法彻底治愈的,伤了即是退行性病变,不可逆。这些年的坚持,魏秋月凭借的是超人的毅力,无论是在场上膝盖已经不能打弯,还是上楼时一瘸一拐、打封闭时的惨叫,魏秋月一直在独自默默忍耐。每每在赛场上受伤,魏秋月痛苦的表情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揪心,她也怕父母担心,经常以善意的“谎言”来告诉家人“没事儿”。

想要在国家队立足,跟上训练节奏,魏秋月必须要解决好伤病问题。郎平建议魏秋月手术治疗,但魏秋月一开始还是是有顾虑。“之所以迟迟没有做手术,这是有原因的。身边有太多不成功的例子了。我的伤在膝盖,是软骨方面的问题。软骨是不可再生的。之前冯坤姐、大平姐都做过这样的手术,冯坤姐做完这个手术之后虽然还能打球,但状态差了很多,大平姐做完这个手术就不能打球了。我身边的例子告诉我这个手术有很大风险。”

在和郎平及美国医生反复确认后,魏秋月决定拼一把。年底,她医院进行了双膝微创清理手术,尽管伤情比预想的严重,但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

术后的恢复远比手术痛苦。因为双膝肿胀,魏秋月不得已每天要在康复训练后进行长时间的冰敷,医生甚至从她的膝盖里抽出了3大针管的血液。为了加快恢复速度,魏秋月尝试了每年只能进行一次的玻璃酸钠注射,但是五针打下来治疗效果也不明显,尽管如此痛苦和艰难,魏秋月对于自己的选择仍无怨无悔,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里约奥运会。

整个年,外人都很难看到魏秋月的身影。队友在场上有球训练,魏秋月只能在场边重复着枯燥而艰苦的力量训练。有苦不能说的魏秋月快急死了,这种恼恨自己赶不上训练进度的痛苦憋在心里太难受,在没人的时候,魏秋月掉过无数次眼泪。

在当年的大奖赛中,看到隔网的美国女排二传格拉斯和汤普森在场上能跑能跳、能蹲能跪地自如运动,魏秋月无不羡慕的说:“我的膝盖能像她们那样就好了。”接着又自嘲地说:“这辈子是不可能了,下辈子如果还打排球,希望自己能有一副好膝盖。”

坚持的力量

魏秋月的年过得格外漫长,当年第一缕曙光到来时,魏秋月用“坚持”二字来总结过去的一年。在这一年,她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很多的细节,我都写在日记里了,真的不想再去回忆,再去碰触。”

年,里约的脚步越来越近,魏秋月开始正式跟队训练。只要运动量一大,她膝盖里的积水就会作痛,直到奥运会前,魏秋月有些防守还是蹲不下去,但不能蹲,魏秋月就飞身往前扑,她说总要做些什么。

这段日子里,有一群球迷好朋友始终陪在魏秋月身边,一向性格内向的魏秋月逐渐在球迷的感染下敞开心扉,被送上“魏三岁”的绰号,大概意思就是场上冷艳球技过人,场下喜感萌蠢过人。

日历翻进年4月,外界开始铺天盖地预测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12人阵容,魏秋月前景不容乐观。那段时间,魏秋月再度将自己与外界隔离开,她很清楚,如今到了冲刺的时候,自己面临比过去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为了奥运梦想,她决定拼了!

年5月底,在决定魏秋月命运的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她表现出色并带领球队拿到冠军。成功的秘诀就是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最后时刻,魏秋月拿到了飞往里约的机票。

回顾此次奥运征程,从小组赛到最终决战战胜塞尔维亚,尽管在场上表现、场下数据方面并不突出,但魏秋月利用她的经验和冷静,屡屡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可以说,她是中国女排此次里约摘金的中坚力量。

甩一甩微湿的头发,打开手机,放出自己喜欢的音乐。这是魏秋月在康复的日子里每天都在重复的事情。哼唱着《最初的梦想》,这位28岁的天津女孩将“最初的梦想紧握在心上”,哪怕风雨交加长夜漫漫,她最终用执着和坚持等到了雨过天晴碧空如洗。

中国女排夺冠后,人们都在谈女排精神,魏秋月其实正是这种精神的代言人——她面对困难不弯腰、面对挫折不放弃,哪怕前路再艰难,也不会半路就返航。作为天津人,我们为拥有这样的女排姑娘而自豪!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女排精神的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自强不息精神。

  中国女排的胜利,是中国的光荣,也是奥林匹克的光荣,不但一再突破人类体能极限,更激活了运动员最大的潜能,甚至成为振兴祖国的发展动能——这或是奥林匹克真正动人处之一。感谢郎平,感谢中国女排,呈现如此动人的精神之美。

--END--

近期

热门推送

?看奥运丨有点心疼……铁打的福原爱,流水的"大魔王"

?看奥运丨看了里约奥运会,才明白中国人彻底变了!

?青







































鍖椾含鍝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鏉冨▉
鍝堝競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city2012.com/bsgz/802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