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卖樱桃3天销售40万
如今,永兴村的果农们已不用再费力赶集市,这里的水果大多已实现了上销售。
这得追溯到今年4月——当时,汉源大樱桃喜迎丰收,中国扶贫基金会在雅安市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雅安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支持下,联合几家电商发起“中国好樱桃”众筹活动,活动在电商平台1上线,在最初7分钟内的销售金额便突破1万。
“就看到上的付款金额不停地往上涨,我都看傻眼了。”巨汝康作为农民代表参加了众筹活动的上线仪式,从未接触过互联的他,被电商平台的销售速度当场“震”住了。终究,核心推行3天
“这类电商模式让山里山外的需求直接沟通,找到了去除中间环节以后的终端用户。”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王军表示,农产品“触”销售能一定程度避开农村交通设施相对落后的现实困难:电商模式下,农产品物流化整为零,大大减缓交通落后的压力。“上万件农产品一次运出,与分解成无数个速递包裹出山相比,道路的瓶颈制约会明显下降。”王军说。
电商参与让扶贫有了“络速度”,传统果农大开眼界。在实现扶贫公益效果的同时,电商也到达了农村络布局的目的。“我们免费提供众筹平台,实现了平台下乡的效果。”参与本次推行活动的某家电商负责人表示,借公益扶贫的机会拓展农村电商
售农产品使用统一品牌,合作社对产品严格进行质量管理
“触”的经历让永兴村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但中国扶贫基金会在调研后发现,售并不是果农脱贫的根本手段。
农产品要在电商平台上找销路,必须严把质量关。以村落合作为核心的电商精准扶贫之道,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大购买力,但城里人很难买到让人放心的安全食品,所以,对高品质农产品还有巨大需求和市场。但现在仍有三个大的瓶颈制约着: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生产的范围,个体经营的质量控制困难和长期以来构成的信任缺失。
“通过10年的乡村建设探索,我们得出的认识是:村落要发展,村民的合作是基础,融入市场是方向,产品品质是关键。我们电商扶贫有一个统一的品牌‘善品公社’,每一个合作社依照善品公社的品控体系,通过技术、管理两个维度的系统性措施,让农户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任何单个的农户都不能违背生产的流程,农药超标、假冒伪劣等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生产到达一定范围,与电商平台对接,就可更好地解决销售问题。”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表示,有品质的农产品,上价格就有保障,农户的收入也就有了保障。
“过去村民们都不懂啥叫农产品质量管理,如今农产品上卖,大家逐步就有了品牌意识。”永兴村村长黄成明表示,自从“触”,社员们将愈来愈多的时间投入到果林的管理上,除草、修枝、护理……努力提高水果品质。
目前,永兴村的樱富水果种植专合社已被纳入中国扶贫基金会电商扶贫扶持体系,在产品品控生产、合作社治理、市场渠道链接等多个环节接受基金会系统性帮助。基金会已调和投入60万为村里修建气调库解决水果仓储保鲜问题,并先期投入25万购置电商运营装备、生产资料及提升冷链物流水平。黄成明告知,合作社已派社员在基金会接受培训和系统学习品质管理体系建设,希望早日将山外的“品牌概念”植入到村里。
合作社、基金会和电商各司其职,构成同享价值链
截至目前,中国扶贫基金会已在“互联 扶贫”模式下,在四川、陕西两省促进建立15家专业合作社,在品质管理、合作社治理、市场链接和社区服务这四个关键环节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仅此一项,基金会今年累计投入资金将达300万。
刘文奎认为,基金会作为公益组织,资金投入低于政府机构,而且范围较小,但具有灵活性强、决策流程短的特点。“公益组织应当善于利用互联技术,结合一些有效的新方法,探索新的扶贫情势。”刘文奎说。
“善品公社是一个运行体系。运营中,我们会对农户、合作社、渠道、推行方等相干方分别进行品牌授权。”王军表示,在电商扶贫中,基金会和电商只需做好帮助提供质量标准和平台的“第三方”,让农民专注于农业生产,而由“第三方”负责市场营销和品牌推行,做到“各司其职”,扶贫就有了效力。
“我们正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理念认同、思路认同,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品牌公信力的合作伙伴,整合农资供应、物流仓储、销售渠道和运营推行等资源,借助彼此的资源优势共同来推动这件事。”善品公社运营总监王光远认为,扶贫其实不意味着甚么都要帮农民去做,而是要帮他们腾出时间和资源做他们善于的事情——农业生产。
“互联正在改变一切,扶贫也不例外。”刘文奎认为,当下互联技术的进步为扶贫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能够将贫困地区带入经济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