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曾经多次撰文讨论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做股票研究,甚至可以比专业投资人士做得更出色。
其实,没有人能脱离开经济,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里,就是创造经济增长的一部分;我们工作,就必然隶属于某个行业,我们有爱好,为了这个爱好钻研,就是掌握了研究的方法。我们都是某个领域杰出的研究员。关键是什么领域?
今天说个喜闻乐见的领域吧——看肥皂剧。
如何一边看《琅琊榜》,一边把握国家经济走向!
中国经济,正面临转型。
能否从第二产业(工业、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向第三产业(服务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过度,是我们成败的关键。
但问题是怎么转?转哪儿去?转的好不好,作为老百姓如何能敏锐的感受到呢?
在二次转型的过程中(注:农业国向工业转简称“一转”),娱乐业作为服务业的子门类会出现同步的增长。而肥皂剧作为娱乐业最能代表大众消费的力量,会出现质的飞跃。其突出表现就是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好看,甚至辐射影响周边国家。
年,日本进入了二次转型。
于是,年,日剧《血疑》诞生了。主演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是70-80年代全亚洲人民心中的女神、男神!直到前几天,朋友圈还在被他们结婚三十几周年刷屏。
《血疑》的故事那叫一个煽(gou)情(xue):先是男女主一见钟情,刚要恋爱,结果发现世仇,终于做通了父母的工作,男主发现女主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刚要分手,又发现女主得了白血病,刚在一起,女主发现男主要出国,刚要分开,男主不出国了坚持要和女主在一起,刚在一起,女主死了……
想知道《血疑》当年有多红,只要回家问问自己老妈:大岛幸子(山口百惠饰演的女主)死的时候,你哭了么?
你们就知道了。
到了年,世界上第一部《西游记》问世了。
对,世界上第一部《西游记》是日本人拍的。
用你犀利的眼神儿,看白马上那位,不错,唐僧是个女的。不仅如此,如来佛祖也是个女的。(这部片子天雷滚滚之处不胜枚举,建议大家不开心的时候找出来看看)
要不是被日本人气着了,也不会有我们举全国之力,历时4年拍摄的央视86年版西游记了。
年日剧的爆款是《排球女将》,估摸着大家年纪小,不能知道了。但这个问老妈没用,得问爸爸,装作不经意间提起:当年小鹿纯子的腿可真长啊……然后留心看爸爸的反映。
附送日经指数,年至今:
(日本的经济转型很成功,顺利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但90年代后,开始了消失的20年,经济失去活力之后,日剧精品也鲜见了。连日本的男明星都变丑了,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基础决定精神生活吧。)
香港的二次转型是在年。
这个大家应该有印象了吧。整整一个时代的武侠梦。
年的《新天龙八部》
(萌萌达的秃头黄日华——当乔峰还是虚竹的时候)
年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
(不令人间见白头的蓉儿……让我先去哭会子)
(看吾先生的脸上曾经也有满满的胶原蛋白!)
年的《笑傲江湖》。
(粉嫩粉嫩的发哥!)
年《陆小凤之凤舞九天》
(四条眉毛的万梓良和他的后宫军团!虽然所有的武侠都是男人的童话,但金庸求的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古龙求的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啊。)
年的《绝代双骄》。
(只怕再也看不到梁朝伟这么没心没肺的笑了。)
香港武侠在每个八零后的心里,都打着不可磨灭的烙印吧。直到今天,听到黄霑老爷子的歌,我都热血沸腾。
不过其实,这期间香港的现代剧也非常出色。限于篇幅,仅举一例吧——年的《司机大佬》。
(我曾经多爱这一家人哪!)
附送香港恒生指数,年至今:(恒生指数是年才开始公布的,抱歉只有这些数据了,略有滞后。)
(香港经济其实是在变差的,但香港的股市一直表现不错,原因是它的大部分上市公司并不是代表香港本地经济的。辉煌的香港武侠盛世就这么跟我们的青春一起消逝了……)
接着经济转型的是台湾,时间在年。
琼瑶阿姨的电视剧事业正是精确的自这一年开启的。
年《几度夕阳红》
年《庭院深深》
(小的时候,一看到刘雪华的脸,就莫名的悲从中来啊!)
年《六个梦之婉君》
(“有个女孩名叫婉君……”是我至今脑中时不时单曲循环的梦魇,二十多年了,还没唱到第二句……完了,又开始循环了……)
当然,台湾不仅仅有琼瑶。还有威震八方的年《戏说乾隆》!虽然男主是香港的郑少秋,女主是香港的赵雅芝,但它其实是一部台剧。
(说该剧开启戏说历史之先河也不为过。)
然后就是自年每年暑假都要看一遍的《新白娘子传奇》。
附送台湾加权指数,年至今:
(台湾和日本一样,90年代股灾后,伤筋动骨,至今难复。加之老龄化也是愈演愈烈,已经难觅经济新活力。可惜白娘子之后,后继无人了。)
最后,强大的棒子国崛起了。年,韩国进入结构转型。开启了韩剧称霸江湖的年代。
年,央视第一次引进了韩国家庭喜剧《爱情是什么》(其实在年拍摄)。
这是一部绝对的经典,在韩国上映时曾创下65%的高收视率。(给大家一个参考,据说《来自星星的你》最高收视率是28%)
当年在央视播出,只在每周日播放2集,是我有记忆以来看的第一部周播剧,但据说全国人民都忍无可忍,各种渠道给央视施压,最终又在每周六加播两集。
(如今大家终于被虐习惯了,连《神探夏洛克》这种隔几年才更一次的英剧都能忍了。)
韩国第一个血洗亚洲少女心的欧巴,应该是安在旭,年的《星梦奇缘》是个完美的王子遇上灰姑娘的故事。
(当年中学女生只要听到“小民哥”三个字就要尖叫了,当然,跟现在大家听到“都教授”尖叫是一样的原理。)
终于到了年,《蓝色生死恋》来了,开启了女主角癌症高发的年代,从此,韩剧也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成为一种社会现象。
韩剧的崛起,令韩国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亚洲时尚的引领者。多少人去韩国旅游,只为看一看韩剧女主住过的房子(我会告诉我还参观过成均馆大学么?),走一走男女主谈情说爱的蛮荒之地;学韩语只为亲耳听听欧巴讲的情话,甚至衣帽首饰都要海淘女一、女二乃至女九同款。
韩国为我们证明了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型,是一件多么利国利民,节能环保,完全不依赖于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也不太依赖科技进步的牛掰跳跃。(在韩国,还是要依赖整容技术进步的。)
附送韩国综合指数,年至今:
现在,终于轮到我们了!
虽然尚不能精准的给予确认,但我们的二次转型大致开始于-年。
在年,单集投资万,创中国电视剧制作费之冠的《甄嬛传》强势登场了!(并且卖去了美国!)
(在年,要是不知道嬛嬛是谁,你上班都没法跟人聊天,打麻将都找不到牌搭子,跳广场舞都要被排挤!)
年,我们又有了全民盛赞的《琅琊榜》!
这部女主角十几集都不用出来露一脸的权谋大戏,竟然把被韩剧洗脑多年的妇孺们全拉回来拜倒在梅长苏和靖王的石榴裙下。
颜控们得到了文、武、正太各色美男;
剧情控得到了烧脑*2的夺嫡+宫斗;
就连技术控们都感叹说:从没见过这么多室内机位啊!这光打的,这声音收的,真是国产肥皂剧的春天!
(顺便感叹一下我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甄嬛传》和《琅琊榜》都是架空小说出身,本来上不得台面,过不得广电,但是改编成电视剧,竟然无缝拼合到了雍正朝和五代十国,人物、情节都不需要改动!我们这上下年,真不是吹的啊!要啥有啥!就凭这家底儿,咱这电视剧业凭啥不兴旺啊!)
从一部精彩的电视剧,联系到拍摄电视剧的公司是否有发展前景,再联系到行业是否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再联系到国家经济在转型中的遇到的问题和显现的趋势,自下而上,见微知著。
一个甄嬛,令后宫风云变色;一个梅长苏,令朝堂风云变色。
宫斗是最好玩的游戏?夺嫡是最好玩的游戏?
错,理财才是最好玩的游戏。
做自己的研究员吧!
上证综合指数,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