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锋原载/微风轩原创
贾平凹第15部25万字的长篇小说《老生》出版,作为被
在文坛,作为国家最高、最权威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是85岁的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先生,于年3月14在病榻上明确自己病情的情况下,以口授的方式,让儿子韦韬记下他留给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的遗嘱:“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二十五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致最崇高的敬礼。”中国作家协会以此设立了以茅盾的名字命名的一项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并成立茅盾文学奖委员会。巴金担任主任委员,从从年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工作至今,屈指算来已走过33年年头,作为权威的文学奖项,历数首届至第九届评奖,从评选的作品中,我们很能清晰地了解到,评选出来的作品映射的是一个时代的变化,由于权威性及官方特殊性,评选标准每年都会根据时代进步会有新的变化,奖金也由最初的万元飙升到现在的50万元,几乎与诺贝尔文学奖接近。
任何一个职业作家或业余作家,毕生精力攀登文坛高峰,书写时代精品佳作,摘取文坛桂冠都是一种远大的抱负。贾平凹也不例外,从年《满月儿》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起,不服输的贾平凹就开始给自己确立了创作的目标,据说在年的时候,正播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贾平凹把电视剧人物小鹿纯子的一句话:“我的目标是奥林匹克”写好贴在书房,还在镜子上画了两只大眼睛,提醒自己、鼓励自己,开始在文学创作上不停地试探角度,不断地变换方式,两到三年就一部长篇问世,写乡村、写城市、写土改、写文革,写百年中国史,直到《老生》出版,还另外一部长篇也即将收尾。
同样,摘取“茅盾文学奖”也是贾平凹文学创作的一桩宿愿。从年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商州》开始,贾平凹这位喜欢书法,喜欢画画,喜欢收藏古董,还喜欢研究《周易》的“怪才”“鬼才”,无论是《废都》出版到禁止再到解禁,还是接踵而来的褒奖还是如雪花般的批评,贾平凹始终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继续着他的“奥林匹克”梦。殊不知,贾平凹在几十年文学创作中,先后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作家”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法国费米那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最高荣誉和“红楼梦”文学奖等文学大奖上百余次,从《高老庄》开始,到《怀念狼》《病相报告》,这个国内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评选中屡屡提名,却屡屡擦肩而过。
“能获奖当然好,可以给你信心和加油,获不上奖也就更能踏实下来做自己的事。”虽然贾平把国内文学界所有重要奖项拿遍了,但对于茅盾文学奖他还是执著地在追求着。
“贾平凹的写作,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他的《秦腔》,以精微的叙事,绵密的细节,成功地仿写了一种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并对变化中的乡土中国所面临的矛盾、迷茫,作了充满赤子情怀的记述和解读。他笔下的喧嚣,藏着哀伤,热闹的背后,是一片寂寥。或许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之后,我们所面对的只能是巨大的沉默。《秦腔》的这声喟叹,是当代小说写作的一记重音,也是这个大时代的生动写照。”年,56岁贾平凹的凭借长篇小说《秦腔》以全票通过摘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桂冠,评委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获奖后的贾平凹对此并不意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既感到意外,也不感到意外。”获奖之后,贾平凹在父母像前上了一炷香,感觉“天空晴朗”,然后跑出去吃羊肉泡馍。“作为一个作家,我会更加努力,再写出满意的作品。”贾平凹在获奖感言中表达了自己创作中表达了作为一名职业作家的责任。年,《古炉》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年,《带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年,《老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贾平凹每一部作品上市,几乎都是热销和获奖,贾平凹用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仍然以饱满的热情持续着他的文学梦。
又是一年文学盛宴,在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奖中,贾平凹的《古炉》《带灯》和《老生》等三部重头长篇小说都在备选范围内,贾平凹个人最终选择《老生》角逐,从报送参赛到茅奖出炉,各种猜疑、批评和褒奖接踵而来。对于贾平凹参与茅盾文学奖评选,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个人拙见,贾平凹在贾平凹心里,报送《老生》参与评奖,重要的不再是茅盾文学奖给予的奖金和荣誉,重要的是想告诉读者,作为一名作家,他能够静下心来潜心创作,正如他在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上所言:既然从事了写作,既然生活于这个大时代,这已经形成了我们不同于洋人也不同于前人的文学品种,我们就得在大时代里伸展枝叶,扩张根系,摄取阳光,摄取水分,摄取一切营养,让我们的树长粗长高。
“文学这事有公道,对于或得过茅奖的作家,我们会有更高的评奖要求。”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诚然,贾平凹因《秦腔》获茅盾文学奖,这也是他文学路上的一次呐喊和加油。
作为中国文坛常青树的贾平凹,参与“茅盾文学奖”评选,贾平凹在履行一个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正如文学评论家李星所言,贾平凹长篇小说艺术的创新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凝聚着已过60岁的贾平凹的思想、智慧,于混沌、琐细中饱含社会历史感悟和人生命运……贾平凹创作中一直追求深度上的突破,在茅盾文学奖中突破瓶颈,用生命在写作,用中国方式讲述中国故事。
精英演绎非凡精英创造价值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首选白癜风的发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