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偷偷老去的70后致那段我们拥有的

谨此献給:我们亲爱的“~”出生的人”说好了,只能看,不许哭啊。

曾经,骄傲的我们都怀抱着崇高的理想,奔走在陌生的城市,只为寻找内心深处最真的梦想。

曾经,生活得再艰难,都会想着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曾经,单纯的认为,就算很小很小的一个房间,都可以经营自己最美的爱情。

终有一天,我才发现,原来,70后的我们,都早已经老去。我们不再轻狂,我们不再潇洒,我们不再坦荡,我们不再微笑,我们有的是对于生活的压力,我们有的是对于婚姻的恐惧,我们有的是对于未来的失望,我们有的是对于困难的却步。每天起床的时间从中午12点变成早上7点,睡觉的时间从凌晨2点变成了晚上11点;   烦恼的时候不再发牢骚,我们静静的,静静的看着听着,这很现实又很虚伪的世界。

换个角度想想吧。

其实70后还是挺幸运的。

幼儿园、小学自己独立上下学;

初中,高中不拼爹就能上个大专或大学,

毕业后大都在房价飙升前买了房。

曾经踩着28的单车上学,

不知道什么叫零用钱,

没有下午茶的概念,

更没有夜宵的流行,

中午回家拿一块片糖塞嘴里,就上学了。

学骑自行车从掏档练起,等能上大梁骑时,在上面悠着两条腿装潇洒。

为了耍帅,双手撒把骑车,经常摔的灰头土脸。

男孩子弹玻璃球,扇pia,ji,藏猫猫(捉迷藏)

女孩子抓石子儿,跳皮筋玩到天黑。

70后的我们家里孩子多,没有零食吃,

排队爆爆米花对于我们就是奢侈了。

实在饿了,没有家长在家,就把土豆往炉子眼里一放,过会儿翻看;

有时玩疯了忘记拿出来,烤焦了是经常事。

生于70年代是令人骄傲的。

因为我们更能理解世界的真实。

同样,也更能玩味生活乐趣。

生于70年代的我们,是最后一拨这样的人:

是对这样一句话耳熟能详的-

“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

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

却故作嫌恶状,在课桌上刻 的人

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一冷场有事没事就开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是最后一拨有过小时候要到别人家看电视,死活赖着不肯回家,被爸妈打的经验的人

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了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

是最后一拨对五讲四美三热爱倒背如流,但始终也没搞清楚什么时候才能练成四有新人的人。

是最后一拨告诉自己,要有理想有信念,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走在路上看见方格子地砖想着跳房子,跳橡皮筋时候唱“马兰花开,一八一五六,二八二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

是最后一拨享受过最纯最动人的日本动画片,张口就来一段《铁臂阿童木》主题歌,仍记得《森林大帝》里的小狮子LEO、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花仙子、蓝精灵和格格巫、一休和小叶子,自认为曾看到过最好的动画片的人

是最后一拨看全了山口百慧的《血疑》系列,娃它喜娃,大岛茂,《排球女将》的小鹿纯子以及她的度空翻,还记得狂热观看《少林寺》,《黑名单上的人》

是最后一拨有幸目睹过香港无线的诸多武侠剧的人--当时是小学的年纪吧,看《射雕》里的翁美玲让我们把早逝的她奉若神明,《上海滩》里的冯程程、许文强,《霍元甲》,《陈真》,《万水千山总是情》那个时期的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是送给现在看来无比二的70后!最后一拨还曾为费翔意乱情迷,深情的唱着:你就是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是最后一拨在高中时唱着伊能静的《十九岁的最后一天》,毕业时都要含着眼泪唱小虎队的《骊歌》中的

“南风又轻轻地吹送,相聚的光阴勿匆……”和《再见》中的“请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再见,就像白云离不开蓝天的人。”

70后转一下,我们共同的集体回忆!

致那段我们拥有的青春。青春无悔!









































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最好
专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qiancity2012.com/bsgz/82392.html


当前时间: